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宁国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了解群众诉求,当好群众传声筒,架起民生连心桥,切实让“聚民意、惠民生”落到实处,落到群众的笑脸上、心坎上。
听民意汇民智 为民办“食”事
在宁国市港口镇人大会议室里,镇人大的工作人员正在和社区代表召开意见征集会。宁国市港口镇港口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熊子静颇有感慨,因为在去年的意见征集会上,她根据社区老年人居多,就餐不方便的情况,提出了建设老年食堂的意见。令她没想到的是,老年食堂很快就落实建成了,社区还享受到了补贴政策。“宁国市民政局以补贴的方式,补贴了我们社区15万元左右。”熊子静说,5月份老年食堂投入使用,解决了我们辖区50多名老年人就餐问题,得到了辖区老年人一致好评。一开始觉得立法联系点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港口镇有了这个立法联系点之后,可以说成了家门口的“服务站”,平时遇到困难有地方反馈了,问题也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港口镇在2023年被省人大常委会确立为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也是我市唯一一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听民声、查民意、聚民智的场所,更是优化资源、加强人大和各部门联动,实施依法监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连心桥。“我们将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联系点工作机制,拓展联系点更多功能,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注入新活力。”宁国市港口镇人大主席王汤梅表示。
票决民生实事 铺好“连心路”
在宁国市中溪镇凤凰村,最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何保健少了很多烦恼,因为村里外出的主干道在7月底通过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完工,县乡公路升级改造是年初宁国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十项民生实事之一,作为镇人大代表,何保健全程参与其中。“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我们基层情况能更好反映上去,决策更科学合理,实施起来效果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何保健说,现在路修好了,出行更方便了,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了,农产品能“走出去”,游客也能“走进来”,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
“之前的水泥路特别窄,村民出行不方便。”中溪镇人大副主席王雪临介绍,随着村庄建设发展,这条主干道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现在改造后的柏油路路面拓宽了,道路顺畅通达,路面干净整洁,真正成了修到老百姓心坎里的“幸福路”。实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了从项目升级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人民民主,由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实现了群众需求与政府决策的双向奔赴。
修好水泥路、畅通“民心路”只是宁国市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答卷”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以来,宁国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听民声、践民意,形成了“市委领导、全民征集、代表票决、政府落实、人大监督”的工作格局,确保民生工程实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切实做到让民声决定民生,让民生落地有声。
接下来,宁国市人大常委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文/胡文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