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预算审查监督重点,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持续强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更加科学、高效和透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聚焦预算调整与执行监督。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将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不断筑牢兜实“三保”底线。连续5年开展专项债项目调研,注重对预算调整项目的支出方向进行严格审查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符合政策导向和实际需求,最大限度的防范债务风险。
二是聚焦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监督。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听取绩效管理情况,并督促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将评价结果与来年预算挂钩。2024年,对全市138个项目开展绩效监控纠偏工作,纠偏金额达5740万元,进一步盘活了闲置资金;根据评价结果同预算安排挂钩项目4个,压减预算资金1876万元,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
三是聚焦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综合+专项”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研和审议相结合,全面掌握国有资产“家底”,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闲置资产盘活、国企负债等情况。这种监督方式不仅增强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性,也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聚焦监督方式协同联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审计、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的协同发展,通过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动,形成监督合力。此外,每年12月常委会还通过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督促政府部门落实审计提出的问题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文/黄兰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