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代表工作的源头活水,也是代表履职尽责的基础。近年来,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设立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微心愿”专项资金,切实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立专项:“微心愿”情系大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代表小组进站活动时,经常会接到群众的诉求,诸如道路硬化维修、门前塘清淤、自来水安装、排涝站改造、街巷亮化等。这些民生小事,虽然微小,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往往能直接给群众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果群众向我们反映的问题,总是因为缺少资金而得不到解决,那么长此以往,群众就不愿意再跟咱们反映问题、提建议了。”在丰城市孙渡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座谈时,黄河代表的一番话,说到了参加座谈的代表们心坎里。许多“微小”建议随着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时无法纳入政府的民生实事项目库,形成民生“堵点”。群众的“微心愿”落空,代表心里没了底气,履职也少了动力。
如何从源头上解决?代表们纷纷提出:设立一个专项资金,争取财政保障,专门来解决群众反映的微小民生问题。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22年起,宜春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县乡两级设立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微心愿”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经费2800万元,着力解决没有项目支撑和资金来源的民生实事。熊峰代表由衷地感叹:“专项资金的设立,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我们履职也更有信心了!”
快落实:“微心愿”跑出加速度
民以食为天,田以水为先。铜鼓县棋坪村一条30多米的排水沟年久失修,已完全堵塞,严重影响了旁边农田的排水灌溉。
古红梅代表在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到棋坪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提交了立项申请表。镇党委当日研究,同意列入“微心愿”专项,安排维修资金5000元。从代表提出到完成水沟整治,仅用了两周时间,高效地解决了近20亩农田排水灌溉问题。立提立办、立显成效,当地群众的“微心愿”变成了一项项周期短、建设快的民生项目,为百姓带来了“及时雨”。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设立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微心愿”专项资金,是推进增强民生福祉的一次新探索。宜春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县乡以短、平、快的办理方式,实现资金及时到,事情马上办,监管全流程,用“小资金”解决“大民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促成效:“微心愿”共筑幸福梦
民生实事,是看得见的幸福。在专项资金的有力支撑下,靖安县为各乡镇敬老院和公共场所新安装空调161台、壁扇148台、洗衣机19台;万载县把群众对居民健身器材、城区末端路网、街道停车场的需求等相关建议纳入“微心愿”清单;奉新县完成修建河岸护坡、改造村卫生所、修复村小围墙等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88件……以“微”见著,积少成多。全市已累计实现群众“微心愿”4689个,一批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了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真正擦亮了民生的幸福底色。
“微心愿”专项资金成效明显,也促成许多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三年来,代表建议办理质效持续提升,比如市五届人大收到的693件代表建议,全部在法定时间内办理完毕,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提起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微心愿”专项资金,不管是代表还是群众,都赞不绝口。
圆梦“微心愿”,实施“微实事”,服务“大民生”。接下来,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微心愿”活动,把“微实事”办得更好更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无“微”不至。(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4期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