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宣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主任会议通过)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七五”普法决议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七五”普法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创建普法工作品牌为抓手,探索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模式,普法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会议指出,我市在贯彻执行“七五”普法决议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还有待提高,普法实效性还不够,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仍然存在,普法形式仍需进一步创新等。
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更新普法理念,注重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普法。抓住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两个“关键少数”,全面提高政府公职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培育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意识,有效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探索建立“德法共治”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普法参与度。
二、提高普法工作的有效性
要始终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推动法治宣城建设作为普法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压实各部门的普法责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从提升和规范党政部门法治理念和实践、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优化社会法治环境和管理水平、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等方面着力,找准普法工作的切入点,切实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民生方面提供法治保障。
三、注重创新普法工作形式
切实加快市本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培育法治文化创作队伍,结合宣城文化历史特点,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打造宣城特色的普法品牌。要积极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要充分发挥“七五”普法讲师团和“以案释法”宣讲团作用,将法律“六进”工作引向深入,把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