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进情况报告的意见
(2024年6月25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主任会议通过)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推进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组织实施“2050”计划,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我市在推进“千万工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村庄规划编制质量不高,有的村规划发展的定位不够精准;产业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部门职能发挥、协同配合不够。
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坚持规划先行,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分类有序编制村庄规划,提升编制质量,严格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一是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强化县域统筹、城乡融合,科学合理优化乡村规划建设布局。全面把握县域内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进一步优化乡村地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重点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以更高水平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民宿康养产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避免“千村一面”。统筹推进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整体优势。二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村庄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和推进速度,有力有序推进规划实施,确保“2050计划”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二)进一步强化系统谋划,突出重点。要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系统谋划和推进“五大振兴”,重点实施好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三大提升”行动。一是突出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我市水产、家禽、林特、茶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示范创建,培育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做大特色种养业。围绕“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力发展和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做活文旅康养产业。持续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产业项目合作,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和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结对共建。学习借鉴浙江杭州市组建强村公司、推动“整村运营”等成功经验,积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二是突出乡村建设。以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以及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保护村庄原始风貌,探索推动传统村落集群式保护发展。三是突出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指导基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发展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进一步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千万工程”工作推进小组牵头抓总的作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凝聚工作合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同向发力、协调联动。三是加强督促调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锚定“2050计划”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强化举措,努力推动我市“千万工程”在全省争前列作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